304薄壁管优异的综合性能能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,304不锈钢具有可焊性,针对焊接连接,304不锈钢在使用过程中焊缝的晶间腐蚀一直是讨论的热点。本文就
304薄壁管焊接连接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展开讨论。
腐蚀机理
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状态下,焊缝热影响区温度在450℃~850℃区间时,由于碳原子活动能力加强,超过溶解度的碳原子将向晶界扩散,碳和铬结合成Cr23C6等碳化物,并沉淀于晶界。而晶粒内部铬的扩散速度相当慢,来不及向晶界补充,致使靠晶界的晶粒表层产生“贫铬”现象,使晶界金属钝化作用大大降低,从而降低了晶界的抗腐蚀能力。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,最易引起晶间腐蚀。
腐蚀条件
由上述焊缝产生晶间腐蚀的机理,归纳奥氏体不锈钢只有在以下三个客观条件时才会产生晶间腐蚀。①在450℃~850℃的焊缝热影响区敏化温度范围内;②在敏化温度范围内缓慢冷却,从而有充分的碳原子向晶界扩散;③有腐蚀介质作用。
如能够改变或回避这三个或其中之一的工况条件,才可以克服所谓的晶间腐蚀倾向。
避免晶间腐蚀方法
承插焊连接在现场施工时,针对304薄壁管,应采用小电流、快速度的施焊原则。下图所示为304不锈钢不同碳含量的时间一温度一敏化曲线,当时间在曲线右边时则发生合金的敏化,即在晶界形成了网状碳化铬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含0.062%碳的304不锈钢在750℃时3分钟就开始敏化;含有0.030%碳的304L不锈钢在595℃保持8小时才开始敏化。由于当今冶炼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,不锈钢中含碳量和其他硫、磷等杂质也大为减少,304进口材的实际碳含量在0.04%~0.06%,远低于标准规定的0.08%(国标0.07%),同样按图中的曲线,含0.04%的不锈钢,在持续50分钟后才有可能敏化。
按照晶间腐蚀机理,氩弧焊升温快,冷却也快,焊缝热影响区小,即抗晶间腐蚀的效果好,所以氩弧焊最受304薄壁管青睐的连接方式。
对接连接的应用尽管比较普遍,并且工艺也十分成熟,但在304薄壁管手工电弧焊时,随着焊接能量的增加,焊缝晶粒粗大化,晶界贫铬层也增加,晶间腐蚀也严重。在奥氏体不锈钢的手工电弧焊时,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是至关重要的。在实际生产中,应在兼顾焊缝成形与工作效率的情况下,通过提高焊接速度、减少焊接电流,以维持较低线能量,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敏化温度区间可能引起的不利情况。
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,焊缝金属会析出少量的δ铁素体,这是正常现象。根据有关研究,当铁素体含量在5%~10%时,可防止热裂纹,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。另外,δ铁素体的热膨胀系数比奥氏体小,在凝固过程中,δ铁素体的体积收缩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奥氏体的膨胀,故焊缝中的δ铁素体还有降低焊后残余应力的作用。当然,在控制焊接线能量的同时,也可以控制焊缝金属中铁素体的含量。
综上所述,根据晶间腐蚀机理和产生的条件,选用大钢厂304料生产的不锈钢管材,严格按照焊接安装的施工要求,采用小电流、快速度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,对焊拟维持较低的线能量,就可以避免焊接接头产生晶间腐蚀。
参考资料:明珠,缪德伟,裘维平—关于304薄壁管焊接连接晶间腐蚀的研究与探讨